一、秋夜朱淑真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经典诵读(2)|笠翁对韵二冬第1则
3、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4、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5、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6、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
7、此词用“危楼”、“玉绳低亚”、“月明霜冷”、“万家鸳瓦”等词造出了一个清冷至极的情境,来感叹人世间永恒的凋零。
8、南宋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9、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10、(播音/撰稿:宋颖制作:阿毅)
11、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 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12、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
13、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14、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晚上没有一丝睡意,百无聊赖之际坐在灯前剪烛花,马上就要到三更天了。
15、huāpin jiǎn yùsāngeng。
16、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17、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离异后才另觅爱人,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出轨,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她实在娘家的情况来看,她最后应该已经跟丈夫分居,纵使没有得到正式的休弃,不算“大归”,事实上已经离异。后考证其因与情人分手而“悒悒抱恨而终”,“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有人据此猜测她又可能是投水自尽,死于湖中,尸骨都不能安葬。
18、经典诵读(19)|漫成一首·杜甫
19、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20、望单雁而思故乡,其中凄楚,唯有自己知道罢了。
二、秋夜朱淑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经典诵读(23)|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2、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3、一个落第诗人却成为皇帝,留下一句千古名句,成为张艺谋电影名
4、凉,既指天凉,又写心境的孤独与凄凉。“凉”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
5、经典诵读(22)|劝学·颜真卿
6、语文学科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宋词鉴赏正文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试题解析...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
7、厦门广电集团广播中心i听厦门出品
8、(小题1)“夜”(“秋”);“频剪”(2分)(小题1)表达了女诗人月夜独处时的寂寞愁苦。(2分)
9、哭坏了双眼伤心又断肠,最怕到黄昏可偏偏天又昏黄,怎能忍受细雨霏霏的初秋夜,一盏孤灯陪我苦熬夜的漫长。扩展资料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
10、诗人为了写酬诗,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又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感情真挚,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真挚友谊。
11、月光透过窗户铺洒在凉凉的床席上,从梧桐树的缺口里向外望去,今夜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
12、“i听厦门”小程序正在公测
13、经典诵读(11)|赠花卿·杜甫
14、赏析: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15、No.9断肠英女朱淑真朱淑真(约公元1135约公元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16、①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②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17、经典诵读(14)|笠翁对韵·十一真·第1则
18、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19、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20、经典诵读(12)|笠翁对韵·九佳第1则
三、秋夜朱淑真古诗翻译
1、这个秋天,韦应物与兄弟分隔两地,思念油然而生,难得的是,韦应物在思念兄弟时,表示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
2、这样的:“上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以花喻人,写自己的品格高洁,其实就是不愿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朱淑真是杭州人。一般认为可与李清照齐名,但好像李清照名气大些。由于朱淑真嫁得不太好,物质生活虽优越,感情生活却贫瘠,所以抱恨终生。朱淑真的诗作词作被后来人辑录成为《断肠集》。
3、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4、经典诵读(1)|秋日·秦观
5、新闻、互动、服务、路况
6、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7、经典诵读(26)|忆江南(其三)·白居易
8、戳蓝字“每天一首古诗词”关注我们哦!
9、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10、经典诵读(16)|山亭夏日·高骈
11、而从梧桐缝里望去,月光却是那么亮。不知道当你置身那个环境中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在我,听到的是独自面对这世界的孤独。从屋外到室内,从床铺到梧桐月光,这里只有我一个人,那种沁透入骨髓的孤独感,令人心惊。
12、从题材来看,朱淑真的《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说到闺怨诗,其实大家读过的王昌龄的《闺怨》、张籍的《节妇吟》等名篇,都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吻所写,《秋夜》却是货真价实出自女人之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更为真实贴切。而抒情正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它通篇无一“情”字,却又处处含情。
13、朱淑真是流年里的绝望者,她的诗词有过期盼和张望,有过缠绵和炽烈,却因“羽翼不相宜”的婚姻,一一葬送,当游离于婚姻之外的爱情在流年中消散,一切曾有的绚烂如同幻觉,绝望成为最后的姿势。在守望与绝望中,对和谐的追寻成为她作品的深层底色,对自由的确证成为她创作的深层动因,在此意义上她的情感穿越时空趋于永恒。
14、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15、诗中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16、初秋时节,暑热依旧,陆游不能安睡,想到中原未复,感慨万千。
17、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18、宋代才女朱淑真的作品秋夜全诗如下
19、欧阳修最经典的10首诗词,首首都是佳作,不会背也一定要知道
20、直到南宋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现存传世的《断肠集》、《断肠词》,都是劫后余篇。
四、秋夜朱淑真诗歌鉴赏
1、第三句中的“凉”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凉”字照应题中的“秋”字,既写天凉,也写心境之幽寂。诗人由室内的月影,过渡到室外的月影。再运用顶针手法,写由望床上之月到望天上之月,融情于景,造成了缠绵的情调。写月光,不从正面写,而是写梧桐叶间若隐若现的月影,桐与月交织成一个纡徐婉曲的深邃意境。(意对即可)
2、我们今天听到的这首《秋夜》里,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渐凉。剪了很多次烛花,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
3、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4、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秋夜中第三第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空间顺序
5、后人给朱淑真的诗集作序,说她“嫁为市井民妻”,但根据考证,她的丈夫应该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个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满于他的,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婚后不久,她便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抱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6、大家好,欢迎收听厦门音乐广播《我爱古诗词》,我是宋颖。在厦门,如果说十月的秋风还并不寒冷,那十一月,就是真正秋意渐浓的时节了。
7、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8、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9、“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即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了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却是那么的明亮。本来月色的皎洁是高远、喜人的,可一个“凉”字,便道尽了月色的凄美。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得知,朱淑真所能想到的绝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而是没人能“共剪西窗烛”的凄凉。
10、纵观朱淑真的这首诗,先从屋外的漫漫秋夜,写到室内的频剪烛花,又从室内的“铺床凉”,写到室外的“缺处明”,可谓层层深入,反复渲染了朱淑真作为一个思妇的孤寂苦闷之情。总的来说,《秋夜》是朱淑真水平很高的一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空间。
11、每一位文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
12、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13、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14、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
15、秋天这个季节,时常给人一种凉薄凄冷的感觉。
16、朱淑贞,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女诗人、词人。现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传世。
17、(1)凉,诗人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意对即可)(2)诗人描写了床上之月、天上之月,梧桐、凉床,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诗人的孤寂的情怀。(意对即可)
18、经典诵读(7)|秋江·道潜
19、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表现手法在诗歌中主要是为了使诗人立场观点更清晰,抒情更淋漓尽至,如“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使XX更为突出”,更侧重抒情和议论;而修辞手法在诗歌中主要是为了使文字语言生动传神,便于理解
20、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五、秋夜朱淑真翻译
1、唐德宗贞元九年癸酉(公元793年),欧阳詹三十七岁衣锦还乡,途经襄阳,襄阳县西南有檀溪,欧阳詹之友弘济上人居于彼处,欧阳詹作此诗赠与自己好友。
2、经典诵读(20)|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3、秋意漫漫,天气清凉,诗人辗转反侧难成眠,频频剪这频频结成预兆喜事的灯花,猛然意识到天已三更了。铺床欲睡,枕席冰凉,满床月光冷影,蓦然抬头向窗外一望,窗外的梧桐树枝丫稀疏,月影在梧桐树叶间若隐若现,原来床上月光是从梧桐缺处射近来的。
4、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5、朱(zhū)淑(shū)真(zhēn)〔宋(sònɡ)代(dài)〕
6、铺(pū)床(chuánɡ)凉(liánɡ)满(mǎn)梧(wú)桐(tónɡ)月(yuè),
7、全诗没有精工华丽的词藻,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文字质朴,却富有味。
8、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9、烛(zhú)花(huā)频(pín)剪(jiǎn)欲(yù)三(sān)更(ɡēnɡ)。
10、“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11、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12、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13、秋夜,陆游对朝廷感到失望
14、这是一首酬赠诗。友人程近写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诗人,诗人写此诗作酬答。
15、经典诵读(15)|雨晴·王驾
16、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7、经典诵读(17)|望庐山五老峰·李白
18、凉凉字是全诗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第三句写床席之月影,由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再看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不免令人凉从心生!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此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塌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
19、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20、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这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怎能不叫人开怀呢?
六、秋夜朱淑真
1、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之家。自幼就非常聪明,善读书,能文善画。她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小官吏,但两人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
2、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3、经典诵读(9)|从军行·王昌龄
以上“秋夜朱淑真(秋夜朱淑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3句)”由伤心句子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优质伤心句子网,尽在伤心句子网(juzizhaichao.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