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
1、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2、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3、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4、其实我们也明白,一个人最终能否成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和身高当然没什么关系。而强大的气场和表达能力相比要重要得多。所以即便在信息那么不发达的唐代,李白也很快有了不少粉丝。而在那些粉丝当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叫王屋山下的隐士,名叫魏颢的哥们儿。
5、白发三千丈下一句:缘愁似个长。出于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这首诗,意思是: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6、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7、“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8、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秋浦歌》作者;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诗)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链凳尽也像这样长。不棚宏旅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绝旦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10、在《李翰林集序》中,见到自己的偶像,魏颢少不得来一番外貌描写:“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而束带,风流蕴藉!”
11、写愁绪本是一个老套的话题,自古有太多诗人写了,但如何能写得不落窠臼,能让人耳目一新,在李白那儿似乎并不是什么难题。愁白了头当然也是一种写烂了的手法,但白头发三千丈则是李白之前从没有人这么写过的。这是一种完全违背现实的极度夸张的写法,夸张本身是要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没有这样的想象力根本夸张不到这种让人一惊的地步。三千丈的白发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诗人起句就是惊人之语,紧接着说为什么会这么长呢?是因为忧愁才生出了这么长的白发。诗人一下子把自己内心深深的忧愁形象而又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还有什么愁能胜过诗人这般愁啊!
12、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13、さて、文学的な表現、誇張、比喩の話が出たついでに、ある中国の故事を思い出した。
14、大家都知道,“白发三千丈”出自李白的五言绝句《秋浦歌》。这首诗对于日本人来说也耳熟能详,其开头的“白发三千丈”更是不知从何时起,因为夸张的表达而在日本变得格外有名。
15、多美的秋浦乡野风光图画。前四句的叠字立即营造出秋浦气象。茂密的石楠和女贞,经冬不凋,许许多多的白鹭和白猿。这样的秋浦令人神往,但李白告诫你不要去,因为猿声会让你心碎。
16、这篇有趣的文章,出自许嘉璐先生之手,收录于《古语趣谈》。
17、当然,诗中罗敷的丈夫并未真实出现,这些都只是罗敷的自述。
18、夜间的猿鸣更令人不堪。《秋浦歌》其二曰:
19、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20、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解释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出处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示例~,这正是革命力量重新振兴之时.
二、白发三千丈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客愁不可度,如何是好呢?自古登高望远可以遣怀,李白于是登上大楼山。可是登高朝西一望,他立刻想到长安此时民不聊生,国家边防失利,内乱一触即发。山下的江水在平静地奔流,江水永远奔流。这一刻,李白看见了江水,江水会记得他这个人吗?江水朝扬州方向流去,想起此前在扬州的朋友,李白不禁潸然泪下。
2、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
3、也正因为此,我们能找到的古代人物的画像,无论是初唐四杰,李白杜甫,还是黄帝曹操,或是竹林七贤,脸上都一水地留有或长或短的胡须。
4、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缘因为。个:这样。秋霜:指白发。意思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
6、回复关键词查看往前精彩内容:
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8、承句に書かれた「愁に縁って箇の似く長し」を見ていただきたい。この「長」は白髪の長さだけを意味するのではなく、愁いもまた長し、という意味が含まれている。いつの間にか長く長く伸びてしまった白髪は、李白本人の説明もできぬほど深い深い愁いの象徴でもあるのだ。むしろ、「白髪三千丈」には、李白の実感がありのまま込められているといってもいい。
9、1955年到1964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做翻译。
10、而李白的长相,我们也无法在这两部所谓的唐代正史中找到确切记载。
11、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12、(10)共事三二年,始尔未为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14、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15、与这个魏颢相比,什么虹桥一姐要弱爆了。为了一睹偶像风采,他千里追寻,只要听说李白在哪里,他便追到哪里。他从王屋山出发,一路追到浙江天台山,只可惜每次都是他刚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经离开。半年中,魏颢从北到南,又从南往北,期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
16、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7、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
18、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19、李白一生在安徽的宣城和池州客居数年,在秋浦、九华山、黄山附近多所流连。听到夜间白猿的长啸哀鸣,李白感觉就连黄山也要愁白了头。在如夜色一般弥漫的愁情中,溪水好似那令人肝肠断绝的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20、“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明镜里面,那里来了这一抹秋霜。这一句明知故问的比喻更令人感伤,明知镜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发,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这此中感觉正如辛弃疾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不明说愁却更见愁深如海。
三、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1、文/三书(古典文学博士)
2、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3、日本人の書かれた漢詩にも奇抜な比喩のあることを発見した。まず詩をご覧いただきたい。
4、只是太守不知道的是,这罗敷并非普通采桑女,她的采桑,或许是劝人重农桑,或许也只是为了体验生活。面对太守的邀约,只见她盈盈一笑,露出左手无名指上的品味不俗的戒指——“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接着,一辆宾利驶来——“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然后,车上下来一位器宇不凡的帅哥——“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5、白发三千丈下一句:缘愁似个长。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以下是《秋浦歌》全诗:秋浦歌作者:李白年代: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6、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7、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8、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9、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10、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
11、我们无法想象秋浦的猿声,但那些白猿是什么样子?《秋浦歌》其五曰:
12、1996年4月,青森县八户的一个俳句爱好者组织TAKANNA策划了一次日中汉徘交流之旅。冈山县出身的俳人难波政子参加了此次活动,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北京,被机场和故宫上空飞舞的柳絮之美深深吸引。此后,为了观赏这一美景,她曾多次在春天到访北京。为了抒发这种感慨,她还将自己出版的俳句集命名为《柳絮》。其中有一首是“前門の空より柳絮湧くごとし(前门碧空中柳絮翩翩随风涌春意暖融融)”。这本俳句集中收录了300首俳句,其中,吟诵中国之旅的有36首,占了十分之一还多,从这当中,也能感受到难波女士对中国深深的感情。我曾拜读过《柳絮》,我认为,难波女士非常敏锐,富于表现力,是一位很有文采的女性俳人。
13、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14、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
15、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16、而且,对李白比较了解的同学大概也知道,李白约十八岁出山,二十四岁远游,从此之后每到一处,便拜谒当地有名的官员和文人。到三十岁初入长安之时,诗名已经开始广泛流传。但奇怪的是一直到他四十二岁那一年(天宝元年)之前,他一直都没什么机会。而就在天宝元年,他忽然受到了玄宗的接见,而且据说还是玄宗“降辇步迎”。
17、请注意承句“缘愁似个长”。这里的“长”指的可不仅仅是白发的长度,还有“忧愁之长”的含义。不知不觉间变得越来越长的头发,象征着李白本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深的愁闷。可以说,“白发三千丈”承载着李白内心真实的感受。
18、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9、汉乐府里曾记载了一首民歌《陌上桑》,诗歌大意是说美女罗敷在城南采桑。路过的太守看到,觉得很漂亮,就上前问道:“宁可共载否?”
20、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四、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
1、好吧,身高不够,气质来凑嘛。
2、「白髪三千丈」――言うまでもなく、李白の五言絶句『秋浦歌』の中の一句である。とりわけ日本人になじみ深いこの詩の冒頭の一句が「白髪三千丈」で、いつしか、この言葉は「大げさ」を意味するものとして独り歩き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3、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4、というと、「いくら誇張にしてもほどがある」という声が聞こえてきそうだが、この三千丈は物理的な誇張だけを表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い。
5、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6、心碎因为你是“客”。李白当时漫游到秋浦,他不仅是客,而且是失路之客。当失意人听到山涧两侧白猿的哀鸣,内心的愁情更难以承受。即便不是失意之人,客行至此,那白猿哀鸣恐怕也会令人无端伤悲,正如《巴东渔人歌》所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7、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
8、しかし、これは詩を読めば分かるようにあくまで文学的な誇張なのであり、この場合の「三千丈」は「孔門弟子三千」「食客三千」「宮女三千」などの言い方があるように、数量の多いことを表す慣用句であるにすぎない。
9、|大唐天宝十三载,即公元754年,李白自赐金放还后离开长安已经漫游了近10年。这年秋天,54岁的李白从扬州来到安徽池州。池州有一条河叫秋浦,李白在这里写下《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是其十五。读十七首《秋浦歌》,如同跟随李白回到唐代,去池州那个叫“秋浦”的地方游历一番。秋浦的山水风物历历可睹,诗人的情感波澜细腻可触。|
10、我在日本人所作的汉诗中看到了十分新奇的比喻。请先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11、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扩展资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12、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13、译著:《祈祷》(祈祷,有吉佐和子)、《山芋粥》(芋粥,芥川龙之介)、《突然变成的哑巴》(不意の唖,大江健三郎)、《残象》(残像,野间宏)等。
14、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15、——驾着豪车的贵族路遇长得漂亮的打工女,很自然地就上去搭讪:“美女,一起兜个风呗?”几千年过去,这些桥段却从不曾改变。
16、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李白
17、……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8、其中与李白外貌有关的最有名的一句话,大概是贺知章初见李白的那句吹捧:“此天上谪仙人也。”
19、第十一首诗,诗人选择了两块不寻常的岩石,描写它们雄奇峻峭的姿态,绘制了一幅十分壮观的画面,倾诉了诗人对秋浦山水的爱慕之情。
20、“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
以上“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白发三千丈下一句是什么意思80句)”由伤心句子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优质伤心句子网,尽在伤心句子网(juzizhaichao.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