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
1、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2、zǐyuēwēnɡùérzhīxīnkěyǐwéishīyǐ
3、《论语十则》选取的内容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6、(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7、《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9、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0、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11、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
12、zǐyuēsānrénxínɡ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ɡzhīqíbúshànzhěérɡǎizhī
13、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15、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6、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17、不亦说乎:“说”通“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18、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论语十则拼音版汉字
1、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4、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5、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6、“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7、译: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9、(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11、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2、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3、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14、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5、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6、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17、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18、《论语十则》的作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19、《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三、论语十则
1、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2、(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3、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4、“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5、(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8、《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9、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10、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11、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12、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13、孔子在遣用此二字时,可谓是恰如其分,颇具匠心。三句都使用了反问句式,表明了孔子对自己所阐述的观点是坚定不移的,强调弟子们要实现它的意义。
14、(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
15、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16、“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17、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nɡláibù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ùyùnbùyìjūnzǐhū
18、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19、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0、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四、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2、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3、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4、《论语》一书流传至今的成语很多,今举其例。
5、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论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思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珍惜生命。
6、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7、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8、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9、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4、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15、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6、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7、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19、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20、《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五、论语十则原文朗读
1、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2、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3、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第十则:修身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6、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7、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8、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11、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
14、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15、须知孔子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曾率领一批弟子周游齐、卫、宋、陈、蔡、楚等国。终不见用。这里他告诫弟子,当人家不了解你的时候却不怨恨,才是君子的风范。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7、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8、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9、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20、(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六、论语十则
1、(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3、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很多知识与道理。孔子对朋友的到来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到非常的快乐,故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既然如此好学,其才学肯定渊博,但也不能居高自傲。
4、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5、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6、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7、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8、(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10、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11、《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13、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4、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这世间的人不顾修身续慧命,只为追逐名利前仆后继的就像这江水一般,挟老死病苦昼夜不停的奔劳。
15、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16、✦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
17、亦(yì):同样、也是。
18、(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19、(3)是知也(通“智”,智慧)。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2、“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3、zǐyuēxuéérbùsīzéwǎnɡsīérbùxuézédài
4、(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5、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6、(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7、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0、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13、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14、“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15、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16、这章经文是孔子勉励年轻人的经文,他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提醒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努力过取。年轻人的优势是年富力强,有创造力,容易干成一番事业。但虚度年华也是可悲的。
17、zǐɡònɡwènyuēyǒuyìyánérkěyǐzhōnɡshēnxínɡzhīzhěhūzǐyuēqíshùhūjǐsuǒbúyùwùshīyúrén
1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一楼错了,可以是古今异义词,"可"翻译为"可以","以"的后边应补出宾语"之",所以,翻译为:可以以此为师.即:可以凭此作老师.
20、图文来自网络和朋友们的分享,感谢原作者,吉祥如意。
1、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以上“论语十则(论语十则拼音版汉字143句)”由伤心句子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优质伤心句子网,尽在伤心句子网(juzizhaichao.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