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苏轼生平事迹150~200字概括140句)

一、苏轼生平

1、。四月离惠州,至藤州,与苏辙相遇,同行至雷州。六月,别弟渡海。七月至昌化军,军使张中以官舍居之。

2、贬居惠州。二月,白鹤新居建成,自嘉祐寺迁入。朝廷重贬“元祐党人”,苏辙贬雷州。闰二月,苏轼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3、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

4、他就像一棵挺立的大树,向着生命各个可能的方向伸展枝干,探索成长的乐趣,吸收天地的养分。可以说,他是中华五千年唯一一个堪称全才的人。

5、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三十三岁

6、古诗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朋友相交,贵在知心。那些彼此牵挂的老友,其实也无非是可以随时坐下来喝杯酒,说说话。

7、之所以烟雨朦胧,宦海浮沉,既与其忠君爱国的思想情调有关,也与其“看透必说透,丝毫不保留”的做法有关。

8、离开沉沉的官场,放下世俗的劳绩,大概也只有佛印这个方外之人,才能和苏轼相处地肆意洒脱,嬉笑怒骂,全无顾忌吧。

9、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11、佛印是在苏轼生命中出场频率最高的僧人了。佛印禅师是宋代云门宗僧。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江西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进步神速,被称为神童。与苏轼常相往来。

12、绍圣元年(1094年)甲戌五十九岁

13、苏轼出狱后被贬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是一个很小的官,月俸才4500文,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据说王闰之曾把每月4500文分成30份,一串一串地吊在门上,然后每天早晨取一串钱花,如果哪天省下了一两文钱,就收在瓮中,积攒够了就给苏轼打酒,藏在床底下,一旦苏轼有朋友来了就可以喝。因为苏东坡性情豪迈,到哪儿都不缺朋友。”西岭雪解读说,“王闰之数米下锅,偶有小惊喜,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她虽然不如王弗遍读典籍,但富有生活的情趣和智慧,不但和苏轼一起采野菜、赤脚耕田,还想着法子给苏轼解闷,能把辛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确实是一个贤妻。”

14、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

15、最富盛名的当属——东坡肉。

16、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二十二岁

17、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东坡的诗词,不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18、瘟疫肆虐,他寻觅药方,筹建安乐坊,“三年医愈千人”,这是中国第一家官民共办的廉价医馆;

19、在杭州知州任,疏浚西湖,筑长堤,杭人称为“苏堤”。因浙西灾伤,连章请求赈济。

20、他是无与伦比的诗人、书法家、画家、散文家;他是善良的法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是悲天悯人的医生,是引领时尚的达人;他是皇帝的秘书和老师,他也和道士、僧人、农夫做朋友;他研究如何酿酒、烧菜、炼丹、养生,他也懂得如何建造工程……

二、苏轼生平事迹150~200字概括

1、苏家兄弟若是未婚并且一考而中,必然有京中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提亲。而在苏家父母看来,让儿子娶本地的姑娘,对姑娘家知根知底,日后要好相处的多。所以,苏家在儿子进京之前为他们操办了婚事。

2、古人常说,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是说,一个人要想劝别人改正错误,需要先夸奖他的好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即使被臣敌诬陷使其流放乌台,当东山再起时,又再次被贬去几千里外的荒蛮之地海南,少有人像他一样,人生几次大起大落,促使他即使面临苦难,都从容以对。

4、凤翔签判任满代还,转殿中丞判登闻鼓院。召试馆职,除直史馆。

5、忠君爱国,是难得的赤子情怀,也是苏轼的天性。对杜甫“一饭未尝忘君”的评价,实际上也是他的夫子自道。

6、“为报倾城随太守”,他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超级偶像,无论他去向哪里,即使是待罪之身也能圈粉无数。

7、苏迨[dài)(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曾任宋承务郎、饶州太常博士、进士、朝汉大夫、参广东省政、朝散郎、尚书驾部员外郎。苏迨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8、这样,不仅东坡羹做好了,

9、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终年66岁,谥号“文忠”

10、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11、他在游历赤壁作一词两赋,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3、在黄州“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与张怀民交游,也结交禅门人士,当时佛印担任庐山归宗寺住持,与苏轼时有往来。苏轼有〈戏答佛印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元丰七年离开黄州。

14、刚到海南时,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15、朝云唱到那两句时,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对苏东坡忠而被贬、沦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

16、苏东坡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非常平易近人。很多人因为成就高,就变得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苏东坡不是这样,他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他始终以一颗坦诚的心跟人家相交,所以苏东坡从来不吝惜自己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才华,他很愿意为人家服务。比如说书法,当时人们非常愿意得到苏东坡的字,朝中所有的文官都有他的作品。

17、1089年以龙图大学士身份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8、因为灵魂有趣,所以生性乐观。

19、三年,因为苏轼一直反对王安石,王安石门下的御史谢景温又诬陷苏轼贩卖私盐,范镇极辩苏轼贩盐之诬,并愿意退休负责。

20、“入境问农,首见父老,戴白扶杖,争来马前……”

三、苏轼生平思维导图

1、王弗去世后,苏洵对苏东坡说:“汝妻嫁后随汝至今,未及见汝有成,共享安乐。汝当于汝母坟茔旁葬之。”

2、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3、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4、官府盲目搞基建,在根本无法耕种的土地上大修水利,他毫不避讳地写下:

5、这其实就是——白水煮肉!

6、《苏沈良方》,今传是沈括在《良方》的基础上,增益苏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7、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8、在杭州通判任。七月循行属县,八月监试进士。时卢秉提举两浙盐事,改革盐法,十二月,苏轼被命监视开运盐河,至湖州考察堤岸,又至秀州。

9、有位廖正一的年轻人入苏门较晚,但苏轼对他的才学却钦佩之至,视为奇才。有一天,苏轼又叫朝云取出密云龙,煎水烹茶。苏轼家人以为一定又是四学士来了,但偷眼窥之,来客却是廖明略。由此可知,苏轼珍藏密云龙这种品牌的好茶。只有秦观、晁补之、张耒、黄庭坚这四个大名士,也是苏东坡最要好的朋友每来访时,苏东坡才会叫朝云侍妾泡密云龙好茶招待。

10、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11、当时气候寒冷,围火取暖,但苏东坡却说是“春风”。

12、此年父苏洵二十八岁,母程氏二十七岁。范仲淹四十八岁,梅尧臣三十五岁,欧阳修三十岁,司马光十八岁,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程颢五岁,程颐四岁。

13、在黄州,他囊肿羞涩,买不起好的食材,他看肥猪肉便宜,便每天买一些回去,蹲坐在火炉前,慢慢蒸煮,还不忘记下心得:

1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5、褪去外壳,用心倾听,相互交流。

16、我个人认为这个和苏轼的童年的生长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祝你好运一生一世!点击好评,谢谢你!

17、他会在你纠结时,劝解道:“天涯何处无芳草”。

18、1066父丧;服孝(104~107)

19、这首著名的《江城子》大家都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在王弗死后的第10个年头,苏轼有一天梦见她,醒来后写的。写得让人心疼,真的是什么时候念都让人有很想落泪的感觉,只有真正爱过、经历过、失去过的人,才能懂得。”西岭雪点评道。

20、身为吃货的主观能动性。

四、苏轼生平事迹研究课题报告研究内容

1、苏东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斜杠青年,这道菜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无论顺境逆境,都可以找到方式来抒发,写词如此,做饭如此。东坡肉,不仅是苏轼被贬之后的一道名菜,苏轼还用自己的才华写了一首《猪肉颂》,颇有今日青年在“内卷”之后“躺平”的意味。

2、如今《苏东坡新传》现存手稿,和李一冰遗物都被眉山三苏纪念馆悉数珍藏。

3、除此之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几千首诗文他也留下不少,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还发明了“胸有成竹”“河东狮吼”等成语,是中国文坛当之无愧的大家。

4、就是苏轼的吃草代表作。

5、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6、聪明的苏东坡看到这两句,幡然醒悟,心里暗道:“我错了!竟为了那区区‘放屁’两个字而大动肝火,更何来‘八风吹不动’?”这就是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让他不得不自叹修行不如佛印远矣!

7、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

8、《能改斋漫录》曾记一事,言轼作诗以讽安石:“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9、正月,自杭州内调为吏部尚书。二月,因苏辙为尚书右丞执政,避亲嫌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杭州,沿途具辞免状,至京后仍上章乞郡。

10、让他千万不要公开海南生蚝的秘密。

11、在翰林学士任,八月兼侍读。

12、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13、作家张辉诚评价这本《苏东坡新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

14、苏辙使契丹归,为御史中丞。宰相吕大防、中书侍郎刘挚欲引用新党人士以为调停,因苏辙激烈反对而罢。

1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16、菜熟后放上屉盖,利用蒸汽煮饭。”

17、皇祐四年(1052年)壬辰十七岁

18、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19、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六十二岁

20、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五、苏轼生平简介100字

1、在黄州的日子其实是很惨的。

2、可想到,欧阳修走后,苏轼的寂寞。于是只好无数次在梦中,他追问着欧阳修。是他真的痴了吗?怕是那欧阳修在梦中未曾回答的,苏轼早已了然于心,而他只是用这样的执念,渴望着再一次和欧阳修对话。

3、汴京,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宋帝国的权力中心,对苏轼来说,好似一个巨大的转盘,他从来不能和飞旋的转盘保持步调一致。于是,巨大的离心力总是把他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甩来甩去。

4、(中间戴高帽子的是苏东坡,作者©明·仇英)

5、▋我们为什么要读中文系?

6、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7、苏轼一生起起落落,经历坎坷,但也许正是因为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如此多封著作。扩展资料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8、闰之头脑清爽而稳定,而苏东坡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每当遇到烦心事,闰之总能用她“润物细无声”的爱去化解。

9、轼任地方官数年,相继与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张耒结识,四人后来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10、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11、1057年中进士,母丧,服孝(104~106)

12、而宋廖正一来访则招待喝密云龙,可谓破格相待。在所谓“后四学士”中,恐怕以廖正一与苏轼的关系最为密切,也只有他享受了苏门四学士的待遇。他的《行香子》词便专咏密云龙。

13、《石林燕语》卷二云:“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选者亦皆第四等。”

14、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15、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16、二月,王安石参知政事,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苏轼至京,除判官告院。苏辙除条例司检详文字。

17、《世界报》的副主编说:“苏东坡入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18、嘉祐八年(1063年)癸卯二十八岁

19、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苏轼二十二岁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一时声名大噪,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

20、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六、苏轼生平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文笔典雅优美,升华诗词哲蕴

3、当年让他家的狗很不开心的那道菜,

4、苏轼在凤翔任。时陈希亮知凤翔府,其始,轼与希亮不甚叶,作《客位假寐》诗。

5、苏东坡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所以,也没有一本像《三国演义》一样的通俗小说去讲述他的故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虽写的美,但毕竟受众不那么广范,故而苏东坡在民间的形象其实是模糊的。

6、也许是情深不寿,慧极必夭,王弗27岁(1065年5月)就去世了,当时儿子苏迈才6岁,苏轼的伤痛可想而知。但让人不解的是,除了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没有为王弗留下其它文字。“也许他真的没有写,也许是被他后来的妻子王闰之烧掉了。”西岭雪说。

7、1094年,高太后离世,庸弱的宋哲宗亲政,刚刚稳住阵脚的旧党被全面罢黜,新党重新得势,而且这一轮上位的多是心胸狭窄的奸佞之徒。

8、宋哲宗极为之后,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受到打压,司马光被重启为相,苏轼也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不久连升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刘震云北大演讲精华摘录:毕业后,有两句话千万不要信

11、皇祐五年(1053)癸巳十八岁

12、这套书还限量赠一本苏轼诗词笔记本。内文按照东坡的人生轨迹,选取了他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写的诗词。

13、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14、但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呢?

15、苏轼的政见或许无足轻重,但他的诗文总是以极快的速度被广泛传诵,一首讽刺诗就是一颗舆论炸弹,这届百姓读多了,说不定就要翻天。

16、就在苏氏父子沉浸在喜悦中时,传来了苏夫人去世的消息,三人急忙返家。想到母亲临终时全仗王弗照料,苏轼对妻子有感激也有愧疚,所以守丧期间对妻子非常好。之后苏轼赴凤翔上任,也带上了妻子。苏轼视妻如友,什么事都和王弗商量。“男人对妻子最大的尊重不是给她钱花,而是肯把公事和她说,因为这是真正把妻子当成了好伙伴。”西岭雪笑称。

17、急于求成的王安石不顾一切,铁腕变法。他容不得任何反对的声音,罢黜谏官,打压舆论,排除异己,任用小人……他意在富国强兵,他以为国家可以掌控一切,但多数新法推行到最后却演变成了基层官吏盘剥人民的利刃。

18、贬居黄州,筑成东坡雪堂,居之,自号东坡居士。于秋、冬两次游赤壁,作前、后《赤壁赋》。此年宋与西夏交战,宋兵大败于永乐城。

19、宋英宗崩,神宗即位。欧阳修罢参政,知亳州。

20、朝廷设立“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命王安石提举。

1、宋代时期,统治者对以前唐朝时期的思想和政治进行了调整,世之制度变得更加严密牢固,尤其是在思想艺术方面的发展,更是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于是当时的宋人们便更多地借助自己的心理来调整进行人格的超越。但是当时的整体思想上,苏轼并没有超过这种定式,他依据自身的境况和变化自觉的调整了这三种思想的起伏摒弃了他们消极的部分,但是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起到最大作用的还是儒家的思想,他们对佛道的思想,只不过是在政治上受到挫折是无可避免的一种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心境。

2、在杭州通判任。冬,往常、润、苏、秀等州赈济饥民。

3、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4、这本书不仅好看,创作背景也很有故事性。

5、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6、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应省试,所撰《刑赏忠厚之至论》无所藻饰,一反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梅尧臣得之以荐,欧阳修喜置第二。省试时并作杂策五首、诗一首。

7、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8、他忽然又想起了同病相怜的老友陈季常,笔锋一转,把另一个可怜的老头也拉了进来:

9、▋她被誉为是“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10、官场上失的意,全都化为动力。

11、西岭雪最敬佩的古人是苏东坡,她说大文豪苏东坡一生中宦海沉浮,但无论被贬到哪里做官,他都是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留下太多的业绩,这是他最伟大的地方,所以有“东坡处处筑苏堤”之句!“我相信和我一样喜爱苏东坡的人非常多,哪怕不是最爱,也是很爱!可以说人人都爱苏东坡。”

12、▋贾平凹丨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13、本来,皇帝赏识、太后撑腰、百姓爱戴,可一手好牌,已经被他打烂了,那个口若悬河,光彩耀人的苏轼消失了。

14、朝云死后,苏东坡已年近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在儿子的陪伴下继续被流放,到了海南,后来死于返京途中,享年六十四岁。

15、“三落”:一贬再贬。公元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太后摄政时,他基本上是个局外人,大事小事与他无关。他很郁闷,刚一亲政,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祐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扩展资料:苏轼文学成就

16、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7、苏轼的一生不是很走运。

18、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19、1101年,66岁的苏东坡获准回归,他乘船北上,“夹运河岸,千万人随观之”。已经病重的东坡还不忘调侃道:“大家莫不是来围观怎么杀我吧?”

20、音乐剧《苏东坡》由国内一线主创制作团队倾力打造,构建了基于北宋时期汉文明审美要素的舞台舞美设计,以当代流行音乐和现代舞台声光电技术应用为先,十八首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优秀音乐剧演员的全新表达,唱响“千古第一文人”笑傲世间的生命密码,震撼重现充满诗情画意的北宋盛景。

以上“苏轼生平(苏轼生平事迹150~200字概括140句)”由伤心句子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优质伤心句子网,尽在伤心句子网(juzizhaichao.com)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